Health and Services
终末期肾脏疾病(ESRD)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阶段。当肾衰竭达到一定程度时,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。目前我国有终末期肾脏ESRD病人总数约100万,数量较大。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血液净化(血液透析、腹膜透析)和肾移植,可延长病人的生存期,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。众所周知,透析是以纠正病人的一些生理指标为目的维持性治疗。终末期肾脏病在接受血液透析、腹膜透析等替代治疗时,应十分重视血液透析前、中、后期的注意事项。
1. 放松心情,消除恐惧,积极面对疾病。
2. 每次透析前一天应洗澡,更换舒适、干净、宽松的衣裤,如有增减衣物,需准确称量所增减衣物的重量。
3. 治疗前需测体重、血压、呼吸、脉搏,以便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透析治疗医嘱。
4. 主动告诉医生有无水肿,小便量有无减少,血压控制情况,有无心悸、气紧、不能平卧、腹泻、空腹等,以便医生为您设置准确的脱水量。告知医生有无出血(口腔、鼻腔、皮肤、眼睛、大小便、女性患者经期……),以便医生为您设置合适的抗凝剂种类及用量。
5. 为避免交叉感染,透析治疗室在治疗时段未经允许陪护人员不能进入。
6. 患者根据需求,需自带的物品有弹力绷带、降压药物,容易发生低血糖者还应带上糖果、饼干等食物。
7. 透析治疗前使用特殊用药(降压药、降糖药、止血药、抗血小板药物)、特殊治疗(输血、输入脂肪乳、造影、置管手术等)、特殊病情(体温异常、意识障碍、过敏史等)也要告知医护人员。
1. 治疗过程中有恶心、呕吐、头晕或头痛,抽筋,胸闷、胸痛、冒冷汗,皮肤痒、腹痛、背痛等不适反应,应及时告诉医务人员,以尽快给予处理。
2. 如无法控制需要饮水,最好使用有量度的水杯,以便计算在透析中的饮水量,在透析后能更好地计算实际脱水量。
3. 若患者出现了饥饿感,建议进食适量含糖食物及碳水化合物,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。
4. 在透析过程中,内瘘患者应避免内瘘侧肢体过度活动,以免穿刺针头损伤血管内膜,引起血肿或造成穿刺针滑脱。置管患者应保持置管处肢体的相对固定,避免血流量不足造成机器报警。
5. 住院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尽量避免静脉输血、止血药、脂肪乳、抗生素。透析中输血、止血药、脂肪乳容易导致体外循环凝血。透析过程输抗生素分子量若小于透析膜孔,会导致部分抗生素被透析清除,药效降低。透析过程中应避免非必要的皮下注射及肌内注射。透析过程使用抗凝剂,患者全身肝素化,皮下注射及肌内注射易导致皮下血肿形成。
6. 由于透析时间比较长,患者可以采用音乐疗法缓解紧张情绪:音乐能提高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,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、社交能力,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。
7. 在透析过程中,内瘘患者可以做下肢简单的活动,置管患者可以阅读书籍、报刊等,以悠闲、轻松的方式度过透析过程。
1. 透析结束后须缓慢起床,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。
2. 测量血压与体重,并告知医生。需要注意的是透析后称体重时穿的衣服必须和透析前一致。
3. 内瘘患者应先穿内瘘侧肢体的衣袖,选择衣袖宽松的服装,动作缓慢,防止穿刺点止血棉球移位而出血。
4. 根据自己情况放松压迫的绷带,随时观察和感受内瘘穿刺点有无出血。衣袖有湿、热感要警惕穿刺点出血,如在路途中有渗血情况,应立即按压穿刺点及近心端0.5cm--1cm处,以不出血且可以摸到血管震颤为宜。
5. 24小时内保持穿刺点的干燥,穿刺点愈合后也可以在内瘘周围涂抹一些软化血管和疤痕的药。
6. 在家中应自备体重秤,随时掌握自己的体重变化情况。
7. 透析期间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,不去人多密集的场所。
8. 平时多进行户外锻炼,如:散步、体操等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。
9. 内瘘患者每天2--3次检测内瘘情况,如有内瘘处震颤、杂音消失,内瘘处有触痛或疼痛,应及时就诊。